图片加载错误
新闻详情

大学校园书店怎么“活”精彩?

发布时间:2020-12-11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阅读量:2938

在高校校园书店领域,自2019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校园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后,业内关注的话题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高校书店的建设推进问题;二是高校书店如何经营得好的问题。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高校校园书店经历了长达半年没有开张的经营困境。11月27日,中国校园书店服务联盟邀请部分北京高校校园书店负责人相聚外研书店,探讨高校校园书店如何更好地“活”下去。

品牌建设至关重要

大学出版社读者服务部,是现在很多高校校园书店的前身。有,但存在感不强,是一种尴尬。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读者服务部正式更名为“京师品阅”,改变的不只是颜值,还有经营模式,书店的品牌影响力也随之逐步显现。京师品阅经理高霞说:“我们已经扎根校园30多年,从默默无闻的出版社门市部到校园文化和社区文化的独特一景,我们努力走进读者心里。”

同样有着20多年历史的外研书店,2016年9月重装开业;2018年4月,外研书店开设第一家校外分店——东升科技园店;2020年10月,开设四季青分店。

外研书店总经理付帅说,近几年书店取得了不少荣誉和奖项,也获得了一些相应的政府资金补贴,但基本做到了“取之于公,用之于民”,即利用政府扶持资金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据统计,外研书店每年举办500多场文化活动。

一场场活动做下来,外研书店的社会知名度逐步提升。“书店,是要有温度的,也是需要时间沉淀的。读者想到外研书店,想到在这里看到的某一本书,参加的某一场活动,能勾起一些美好的回忆,我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付帅说。

说到品牌建设,高霞认为,中信书店近年来进驻各大商场,让更多读者认识了中信出版社、中信书店,品牌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溢价,这为校园书店品牌建设带来一些启示。

围绕深度服务做文章

“之前我们和学校的联系也就停留在师生来买书、喝咖啡。”付帅说,自2019年起,外研书店和北外加强互动,书店成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工作基地,还聘请10多位退休教授担任“荣誉店员”。

高校校园书店要想办出特色和活力,还需围绕深度服务高校做文章,这是高校书店负责人的一致看法。团结书社经理曹红玉介绍,作为大学的“第三空间”,团结书社注重跟学校院系加强沟通,根据不同需求提供相应书单,打造人文阅读基地。

中国传媒大学行知书店×新华尔雅书店,和大学所在的朝阳区图书馆合作,实现图书馆图书在校园书店“通借通还”。新华书店总店新华国采总经理、中传行知书店×新华尔雅书店主理人李漓说,这一做法,不仅服务了本校师生阅读生活,也是介入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大创新。

“图书选品犹如大海捞针,从精品里找到更加契合的不容易。”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校园文化服务分公司负责人迟频希望,北大书店的人文图书一定要做出特色,更能体现北大的精神气质,也更好地打造“北大博雅讲坛”品牌。

北京语言大学的梧桐书坊(北语书店)经理程洲认为,图书选品方面,必须加强与学校的紧密联系,“我们不用去羡慕实体书店的选品团队。高校的师生很愿意做这个事情,尤其是经验丰富的退休老教授,可能会发挥超出我们想象的能量。”

呼唤专业化运营队伍

《穆斯林的葬礼》被摆在外国文学类、《江村经济》被放在经济学类……在日常运营中,这些低级错误让一些书店负责人颇为无奈。究其原因,人员流动性大,不熟悉书店业务。

和实体书店不同,高校校园书店有着自身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校园书店普遍存在使用兼职员工的情况。“对于兼职的学生,没办法统一要求,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辅助性工作。”这是高校校园书店运营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困境。

除使用兼职员工外,由于工资低,高校校园书店还面临招人难、人员流动大的问题。

“一年下来,才招到一个本科生。”“收入低,对他们有时都不好提要求。”“有些人是带着书店情怀来的,但后来又迫于经济压力辞职。”高校校园书店负责人纷纷表示,频繁换人,对书店经营非常不利。

付帅说,书店的工作专业性还是很强的。原来的书店店员,要能背出1000本书的书名,才能转正,有老员工能直接说出某本书在哪个架子的第几排,这一点让他佩服。外研书店副总经理董秀宏,1997年就进入外研书店工作,她说,自己当年打交道的老客户如今还在,专业、稳定的队伍更有利于高校校园书店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