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加载错误
新闻详情

读书之乐

发布时间:2019-08-19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阅读量:3525

古往今来,横跨中西,从“书中自有黄金屋”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话语都是各类名家所探讨出的读书的意义。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读书,我的回答是:读书是人生一大乐事。

读书之乐,来自书中所描绘的那些令人心驰神往的远方,来自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来自阅读时所产生的共鸣和思考,来自将书中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的欣喜。

图书馆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这里藏尽了天下好书。不管是藏书数量还是阅读氛围,这里都是读书爱好者的一个好去处。而我去图书馆借书有一个习惯——“逛图书馆”,我会走过一个又一个书架,眼睛扫过一本本书,像挑珍宝一样,直到遇到喜欢的书才会停下脚步。有时候会直接就地读起来,忘了时间,等到腿脚发麻才回过神,惊觉一两个小时过去了,但依旧乐在其中。

除了小说,我最爱的一类书便是游记。前一阵偶然在图书馆内见到一本有关欧洲骑行的书,便借来阅读。在思绪的起伏波动中,领略了一番异国他乡的景色和民风民俗,这是一种心随书动的守得云开见月明之乐。读完后,便私信作者微博,表达我对这本书的喜爱。前两天,这位作者竟然回复了我,于是,又有了一份意外之乐。

我虽然是图书馆的“常客”,会经常借阅各类书籍,但相比借书,更喜欢看自己买的书。自己买的书,读到兴起,可以勾画两笔,批注几句,哪里有疑惑标注记号回头再看。所以我的书最后总是花花绿绿、印迹斑斑,这并不是说我不爱书,这是我与书共情的一种方式。

读书笔记是很好的一种与书共情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领悟和理解书籍。看借来的书时,找一个笔记本,遇到喜欢的句子就摘抄下来,有什么想说的话就写下来,不想写就在本子上随便画两笔。整本书看完后再回看自己的读书笔记,自己读书时的心路历程都历历在目,别有一番趣味。

我喜欢作家三毛说的一句话:“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随着时间的流逝,读过的书可能会忘却,但书香会伴随阅读融进骨血,最后呈现在一个人的气质上,此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读书就是一个自我雕琢、自我提升的过程。一本书讲述一个故事,一个故事演绎一段人生,一段人生阐释一个哲理。在阅读中与书中大大小小的人物中寻找共鸣,随着阅读书目和我们阅历的增加,我们就这样在现实与书中世界的双重作用下,悄无声息地完成了自我提升。

我还记得第一次读米兰·昆德拉所写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感受,读完后云里雾里,只是清晰地记得书内的情节。后来在一次读书会上,一位书友分别站在书中3个主要人物的立场阐释生命的轻与重的意义,让我对这本书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便去重新拜读了一次。再后来听到一位前辈从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观以及这本书的哲学背景这两方面分析这本书,受教颇多,当晚便又翻出此书重读,仔细体悟。一本好书就是如此,背景设定、情节设定、人物设定等方面都精心安排,值得我们反复推敲阅读,每当在阅读中有新的体悟,便又是一份读书之乐。

但我们终究精力有限,有些书需要如此精读,有些书则略读一遍,知其大意即可,这都需要我们在阅读时用心辨别。

晚上是读书最好的时候,万籁俱寂,无人打扰。天上繁星点点,月光洒落窗边,捧起一本书,时而呼啸而过的汽车为夜晚奏乐,书中灵动的文字为夜晚起舞,然后物我相忘于夜色之中,享受着这独一份的读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