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加载错误
新闻详情

共享书店的商业逻辑

发布时间:2019-06-05 作者: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阅读量:4067
2017年7月16日,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新华”)在合肥三孝口新华书店推出了全球首家“阅+”共享书店,这是安徽新华转型升级的探索与尝试。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首创之举,融合互联网产品特征、契合时代发展大势的共享书店,在近两年的运营实践与探索中备受关注,成为“网红书店”和行业学习的标杆,在实现客流、销售双增的同时,有力推进了全民阅读进程,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统一。

■曹  杰(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新华书店的门店零售实际上是大商业零售的文化分支。商业实体店的运营逻辑与书店经营有很大差异,新华书店近年来转型升级的本质就是在运营上向大零售商业逻辑趋同。安徽新华“共享书店”的商业逻辑是什么?以下我主要从六个方面分享我们的探索与思考。

共享书店是移动互联时代发展的必然。文化产业进入21世纪后,受到了消费者购买和阅读方式改变以及科技进步与迭代的巨大冲击,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几乎重构了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管理方式及上下游产业链。安徽新华从2014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思考与实践。

2013年11月,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腾讯年度会议上表示,下一个时代已从信息革命转向互联网时代,从PC端走向移动端。他认为: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巨人”倒下时连体温都是暖的。几乎同时,出版发行企业尤其是新华书店,在2014年前后正进行着新一轮的转型升级改造调整,但未来发展路径并未明确。

经过认真思考马化腾的观点与新华书店的发展现状,在2014年安徽新华年度会议上,我做了“互联网+时代战略选择”的报告,提出“在‘互联网+’时代,发行集团该如何做,怎样思考发展战略”的课题。我觉得,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份子,发行集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需重新定位:要么成为互联网的延伸,要么成为互联网平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互联网”还是“互联网+”。这两者的典型特征是:开放、合作、分享、共赢是企业生存之道;C端消费者全程参与B端的决策并影响企业的产品、服务;DT(Data Technology,数据处理技术)已成为资源,有着巨大的价值。

2014年开始,安徽新华提出要从线下走到线上,成为“互联网+”时代平台型企业的战略。在经过一年的尝试后,我们觉得作为传统文化企业,单纯从线下走到线上还远远不够,需自建共生共荣的生态圈,这样才有可能生生不息。因此,我们不断考量线上平台能否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如有没有金融产品的服务,是否链接相关的更多产品和体验等。

到了2016年,安徽新华自建的生态圈又实验了一年,也对移动互联时代的一些行业特征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当时,我们在思考该用怎样的产品和服务融合、适应移动互联时代——互联网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企业提供的直接产品和服务免费。另一方面,直接的产品和服务免费,企业靠什么生存?我们探索的答案是:企业递延产品和服务创造的价值——这也是互联网产品的典型特征。

新华书店能提供的最主要的产品和服务是书店零售。在安徽新华2014年度会议上,我同样有这样的担忧:未来若有一家大型企业免费提供图书,新华书店还能生存吗?反过来,若安徽新华经过几年准备,让直接产品与服务免费,就有可能持续健康发展。因此,2014年初,我们就开始谋划第一款真正的互联网产品——“阅+”共享平台,这需要较长的时间。作为传统文化企业,企业的执行者、管理者如何去理解、相信、执行、推广理念和产品,也需时间磨合。

2016年4月16日,安徽新华“阅+”共享平台客户端上线,88天后用户超过100万人,目前用户为306万人。2017年初,安徽新华又推出了全新的“阅+”智慧书房APP,让参与者能够实现书房的分享,目前已聚集了诸多名人,共享书店平台也搭建于此。2017年7月16日,合肥三孝口新华书店作为全球首家“阅+”共享书店正式推出。“共享书店”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向消费者传达:新华书店不再局限于卖书,读者进店借阅即走。

共享书店是文化新零售。简单而言,共享书店就是线上线下,人货场一体化融合的文化新零售。线上是共享书店平台,扫二维码或下载“共享书店”APP;线下是目前安徽新华89家共享书店的实体店。“人”是指安徽新华目前拥有的40多万粘度非常高的共享书店用户,以及未来的空间和范围更大的教育场景所获得的用户;“货”是指共享书店所囊括的4万多种图书;“场”是指实体书店的零售场景。

共享书店的产品特征符合互联网爆品简单、直接、直达人心的特征。以前读者进书店是买书,实现个性化阅读,是对阅读的投入。在共享书店平台,读者只要缴纳99元押金,就可以每次借阅2本不超过150元定价的图书,并可免费借阅10天。共享书店不仅能借书免费阅读,还营造了社交化的阅读氛围,读者阅读量高还能从平台获得奖励。

共享书店和其他“共享”产品的本质不同。我个人认为,共享就是将自己认为美好的东西,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你自己认为不美好,或认为是负担的事物,拿出来予人只能叫“共担”,“共享”要能为他人和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共享书店分享的是图书这种美好的精神产品,实体书店有着非常优雅的环境、非常适合读书的场合、非常多的文化创意产品等,有非常多的、有文化范儿的选项,能给人享受、启迪,能让读者更好地享受阅读。

共享书店的交互产生流量和利润。共享书店不销售免费借阅,靠什么盈利?虽然目前有一些不盈利但估值很高的互联网企业存在,但新华书店作为传统国有文化企业,在实现社会效益优先的同时,要兼顾经济效益,需要双效统一。因此,共享书店能不能盈利,是新华书店转型升级创新尝试面临着的最重要考量。对于安徽新华而言,这项前无古人的创新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如今,从合肥三孝口新华书店不到两年的运营实效来看,共享后的三孝口店客流量增长了3倍,4000平方米的经营面积,日均客流量超过6000人,超过了许多中心城市圈中购物中心的单位面积客流量。三孝口店的年总营收增长超过25%,虽然图书零售收入下降了6%左右,但共享的交互产生了更多销售机会,巨大流量也带来了更高的利润增长。

“共享书店”创造的三方面价值。“共享书店”诞生后,有人质疑共享书店是不是牺牲了出版社利益,将出版社图书借阅,使出版社图书销售减少。我认为,一个好的互联网产品一定要让所有利益相关方都能得利。如果哪一方不得利,这个产品就很难推进。除非被牺牲利益的这一部分人或企业,对产品提供方无能为力。

开业至今的两年间,共享书店对社会、对行业创造的价值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有力推进了全民阅读。共享书店运营两年来,线下4万种图书的总借阅量超过520万册次,年均220万册次的借阅量是一般省级图书馆的2倍。合肥人均年读书量是12.6本,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共享书店成为了助推器。

二是极大节约了社会资源。安徽新华利用共享书店的4万种图书,完成了520万次的借阅量,且复借率高达83%;借转买(读者借书后不愿还,直接通过共享平台实现购买)比例也非常高,有效避免了图书出版发行流通环节的一系列浪费。

三是积累了海量数据,能为上游出版社提供线上数据服务,为读者精准画像,极具价值。共享书店是一项典型的帕累托改进(有人受益、无人受损),这样的改革没有很大障碍,能高效推动。

共享书店的未来。共享书店未来的发展主要有三点:一是教育场景是未来共享书店最大的线下场景。二是如今的实体商业零售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书店怎么能发挥更大作用?我认为,未来的线下场景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巨大的功能区圈购物中心和社区店。新华书店作为商业零售的一个分支,好看、好吃、好玩、好学、好购的“五好书店”是未来线下门店努力的方向,让更多读者走进书店,喜欢共享书店,在这里可以看书、借书不花钱,还能购买多种文化创意产品。书店经营者要尽可能让书店的场景变得温馨、优雅、有吸引力,让读者喜欢来、愿意重复来。三是能提供更好更多的线上产品和服务,当然不限于文化教育产品,还有更多的多元文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