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加载错误
新闻详情

利川分公司 有一个小村叫花板溪

发布时间:2019-05-13 作者: 来源: 阅读量:6298

本网讯(通讯员冉郁葱)今年的“五一”小长假依然没有远行,委实怕出去堵车路或者是挤人墙。当然女儿七七是没这些顾虑的,一放假就撒丫子跑了,扔下我和她爹七爸做留守老人。

 “五一”当天,是那种典型的多云小晴天,既不烈日当空晒得人焦灼不堪,又不阴雨天那样阴霾落寞,很适合出游。七爸说出去走走,并保证说去一个人少景美空气好的地方,于是成行。

出了城,上了省道,道路两旁的水杉树挺拔而蓊郁葱茏,光从树枝的间歇处斑驳的投在沥青路上,不知名的小花一簇簇在树脚下开得热闹,甚美。七爸开着车,捎带介绍即将去的地方,是毛坝乡下辖的一个叫花板溪的小村,与他精准扶贫的村相邻,在大山深处,利川本土作家野夫先生的作品《1980年代的爱情》拍摄电影时,好多外景就是在此取的。对于毛坝乡,我倒是不陌生,著名的茶乡,习总书记在东湖边上款待印度总理莫迪的红茶——利川红,就是产于此地。因天性喜茶,一听去此地,加之车窗外的行云流树、清新空气,心情就更美丽了。不到一个小时,走完了省道,车头转向了蜿蜒的村级公路,一路上没见几辆车,偶有几个茶农在茶田里拾掇着。也不晓得转了多少个弯,只顾着贪恋沿路望不到尽头的绿,贪吸那带着茶香的空气。陡然,七爸将车停在一处平地,就说到了。下了车看,这是一处半山的平地,四处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几处农舍,整洁有序,大片大片的茶田望不到尽头,立刻联想到习总书记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诚然。

 

七爸充当着向导,沿山边石子路而下,听得见山脚小河流水哗啦啦,约莫下了四五十米,一座全木结构的风雨桥在万绿丛中跃然而现。七爸说这桥有个名儿叫“永顺桥”,风雨桥顾名思义就是让路人遮风挡雨的,又提名“永顺”就更是善意满溢了。桥头瓦檐下立有一块木牌,是关于这桥的简介,大致说此桥始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是古毛坝、团堡至施南等地的主要通道,还介绍了桥的结构及重要历史研究价值。行走在桥上不禁感慨古人的智慧和才干,膜拜之心油然而生。从桥上望河中的流水,清澈碧绿,两岸开满各色小花,又有好多大小不一的石板,估计花板溪村名由此而来。行至桥的另一头,七爸继续带着往下走,一直下到河边,抬眼再望那桥,又是不同的风景,呼应着清透的河水和半山的农舍,正应了那“小桥、流水、人家”。忍不住脱了鞋袜,行至浅水处,那鹅卵石被暖阳晒得有些温温的,踩在脚心,摩挲着,很是安逸,逗留许久,不愿离开。

在水中悠然游荡了会儿,陆续来了三两拨人,果断上岸上路,回到停车的地方,喝些茶水,吃些小食。七爸说要驱车去下一个点,于是又钻进车里,开始在群山中七弯八绕,也分不清个东西南北,只是感叹若不是亲身体验,哪能如此真切地体会到祖国的美丽富饶、地大物博。七爸介绍下一个去处是古盐道,联想到利川本土作家罗晓燕所著长篇小说《盐大路》,就问这个古盐道和小说中描绘的盐大路是不是贯穿一体的,得到七爸首肯。说都是始自宋代,延续至解放之前的陆运交通线,是川鄂300多公里古盐道的一部分,全是米把宽的青石板路。言语之间就到了,停好车,绕过两三户人家和几所坟头,深山腹地,斗折蛇行,感叹开路者的伟大,聆听挑盐工的足音,一步石梯,一步颤悠。用心体味那挑盐工背负一家生计,在这不知尽头的路上,用汗水、泪水、盐水浸泡的日子,方忆起许久之前父亲说过,爷爷旧时也是从贩盐贩药起家然后转做斋货(现在的副食)行业的。或许不知在哪一块石阶或者某一歇脚处,都还沉淀着他老人家的汗渍,也或许他老人家在树梢处、叶末端,正欣慰地看他的子孙后代在新时代的好日子里,以新的方式走他曾经走过的路。行走之间,有好友连续几个电话前来邀约下午一同去农家乐吃饭,发来定位,离所处之地三十里左右的路程,推辞一二,但对方再三坚持要等着,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依依不舍地离开蜿蜒绵长的古盐道,回到车上前往那个应该和花板溪村一样美丽的毛坝乡蓝田村吃地道的农家饭。

花板溪的美像一幅大写意的山水画,潜入心底,让人过去多久都不会忘记!

想念花板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