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加载错误
新闻详情

连锁分公司 雪藕上的故乡

发布时间:2019-04-03 作者:王 晨 来源: 阅读量:5840

凡事皆有愁。有离人之愁,有爱恨之愁,有赠别之愁,有不得之愁,有遗恋之愁,有永隔之愁……而当各式各样的离愁别绪于故乡这一生命的起源之地交汇在一起时,便拧成一股绳,中国的文人们便赠与这股绳以一个好听且难忘的名字——乡愁。

李白床前的乡愁,是那一片“疑是地上霜”;王维登山的乡愁,是“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重阳;余光中案前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而在叶圣陶的饭桌上,乡愁是“薄片的雪藕”和饱尝“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的莼菜。叶圣陶先生将他那如诗的乡愁情绪全部浓缩,直至雪藕般的薄片,置于桌上,隐于案前,藏于文中,嚼之便觉“清淡的甘美的滋味”溢于口内,于唇齿间回荡。

叶圣陶擅于借一切可言之物抒自己不可言说之情。在文本中是借“雪藕”和“莼菜”,一笔一画地刻写浓郁的乡愁。在他的笔下,故乡是“洁白”的,是有“丰富的诗意”的;每在新秋的早晨,总有乡人挑担卖藕,男的有“紫赤的臂膊”与“突起的小腿肌肉”,“躯干高大且挺直”;女的打赤脚,穿短布衫,不论男女,都显出一种“康健的美的风致”。当他们累了想要休息,便坐在扁担上“随便”抓担中的藕“大口地嚼着解渴”。这是纯朴的力量!作者通过对乡民的简洁白描勾勒,不需过分修饰,一群质朴、厚实且充斥力量美的乡民活泛起来,美好、单纯的故乡生活也一并跃然纸上。而这一切的美好图景都始于作者口中的那片“薄片的雪藕”,并从雪藕发散,忽地想起了莼菜,想起了它“嫩绿的颜色”和“丰富的诗意”。思绪行至此,又忽地飞向了“令人心醉”的江南水乡,想到了“石埠头”歇着的“没篷船”以及船里“取求很便”的莼菜……这一切的情思全部浓缩至那片薄薄的雪藕,厚积而薄发,由雪藕一片竟带出这许多的情思,可谓寄情之妙也。

除了用雪藕片以点带面地和盘托出自己的乡情,作者用颜色的点缀,勾勒出记忆中的故乡,如一幅素雅的笔墨丹青,徐徐铺开在回忆中。在故乡的门前,来往着有着“紫赤的臂膊”的男子,“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巾”的女子,穿“红衣衫的小姑娘”,还有“白头发的老公公”;随处可见的,是“鲜嫩玉色”“洁白”的藕,以及“嫩绿的”莼菜……好一幅“故乡小景”!这“紫赤”和“白地青花”,这“红衣衫”和“白头发”,这“玉色”和“嫩绿”,都是活泼、康健、纯洁的颜色!唯有故乡才有这样多的颜色,也唯有这些颜色才配得上这样淳朴而美好的故乡。

除去勾画“故乡小景”,叶圣陶很“狡猾”地使用了对比手法。开篇即写饮酒食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教人的思绪和目光一下子从这里拉回到故乡,不由分说地开始描摹故乡之景,故乡之情。就在读者沉浸在纯朴、洁白的故乡图景中时,作者又将思绪拉回到当下——“在这里,藕这东西几乎是珍品了”,原来故乡里随处可见的贩藕买藕,甚至“直到叶落秋深”都能随处可见的日常,在他乡竟然“几乎是珍品”,更不必说这些“瘦得像乞丐的臂腿”的藕,竟能“摆在金山苹果吕宋香芒之间”,待价而沽,一起一伏的对比迸发出浓烈的乡情及不可多见多尝的遗憾。行文至此,竟通过一句轻描淡写的“竟不曾吃过”迸发这许多浓厚的感情。藕尚且如此,莼菜有如何呢?在故乡“几乎天天吃”,且“取求很便”,甚至可以“日餐一碗”;而在他乡,“非上馆子,就难以吃到这东西”;去吃酒席,“恰又不是莼菜上市的时候”。一起一伏之间,对莼菜的思念、没有莼菜的失望,一点点地晕开,直至最后“竟不曾吃过”,乡情终于升至顶点。

这还不够,叶圣陶又“残忍”地用反衬的笔调,一再烘托对故乡的爱意。当他吃到这藕时,也是从邻居的故乡送来的,但“不复是玉样的颜色”,甚至“满被着许多锈斑”,处理起来也感觉“不顺爽”,送入口中,“颇有点甘味”,“没有一种鲜嫩的感觉”,甚至还嚼出一口的“渣”,“第二片就不想吃了”。这哪里比得上作者故乡“鲜嫩玉色的长节的”藕!这又如何能比故乡“清淡的甘美的”藕!“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想来叶圣陶先生故乡的藕好比天上之明月,唯在故乡才能大放异彩。

比来比去,作者不免问自己,也问读者:是什么让他对故乡有了如此之深的思念?——是“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只在故乡有”。故乡的藕,故乡的莼菜,故乡的康健的男女,甚至故乡的“红衣衫的小姑娘”、“白头发的老公公”,石埠头的没篷船,这些即“所恋”也即故乡里的那“几个人”,几件事,几块景,几处地。故乡的洁白、紫赤、玉色、嫩绿,故乡的红和故乡的白,以及这些画面和颜色点缀成的“故乡小景”,有且仅有存在于故乡。“此曲只应天上有”,这样的“所恋”在哪,“那里就是我们的故乡”。

叶圣陶凭借其清新肃静的语言文字,白描的手法运用,以及色彩鲜明、跳跃的语词化蛹,融入对比、反衬,以景寄情融情与景的手法,将自己浓烈的乡愁和乡情,浓缩成一片雪藕,放入盘中,待读者细细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