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加载错误
新闻详情

24小时书店3年考:进退间情怀常在

发布时间:2017-05-09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阅读量:5148

5月6日,广州1200bookshop正佳广场店开门迎客,这是1200bookshop在3年时间内开的第四家店。虽然这家新店位于需要准点闭店的商场内,无法像前3家做到24小时经营,却依然能看出24小时运营为1200bookshop积蓄的品牌力量。

在此之前的4月23日,贵州遵义首家24小时书店在当地1935文化广场开业,首日销售3万多码洋。可以说,自2014年三联韬奋书店带火24小时书店概念,3年来,全国24小时书店的建设发展蔚然成风。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24小时书店的公益性要远大于赢利,长期支撑下来需要书店考虑赢利模式,是否坚持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24小时书店进退发展的局势中,经营者们大力推动阅读的情怀一直都在。

先行者:

步入升级发展阶段

2016年6月,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11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创新实体书店经营发展模式,鼓励开办24小时书店。政策的引导为各地开办书店注入了信心。

来自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扶持为24小时书店不断拓展提供了条件。据三联韬奋书店总经理张作珍介绍,2013—2016年,书店共得到扶持资金1200万元,主要用于新店建设、设备更新等。在不断“开枝散叶”的同时,三联韬奋书店总店将改变赢利模式单一的现状,从6月开始尝试升级改造,升级改造后尝试适度多元化经营。

安徽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店自2014年10月底尝试部分店面24小时运营。每到夜间,在其他空间关闭后,一楼、四楼和五楼的图书区域继续营业。这样的模式在经营中被延续下来,该店副店长徐昕炜告诉记者,虽然夜间营业会因为人力、水电等增加成本,造成一定亏损,但考量社会效益,该店将延续24小时运营。“我们会通过举办朗读者、‘国学晚九点’等活动带动夜间客流,周末夜间客流约有四五百人。媒体的持续关注、报道也能够为书店带来人气。”徐昕炜介绍说,人民日报客户端去年年底以“24小时不赶人,拾荒者也可过夜”为话题报道了这家书店,让书店开年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人气。

“开书店如果当副业来做,是很难做好的。每次新店开业,我都会关注从前期装修到活动把控的全过程,并参与夜间活动。”刚开第四家店的1200bookshop创始人刘二囍喜欢用“玩”来表达书店夜间经营,“夜间是各种故事发生的时段,读者更容易走进彼此的生活,更好玩。”1200bookshop特别注重与读者的连接。该店的“一人一事”项目已经做了1000多期,在书店微博上,将有故事的读者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下来。

当被问到书店各种业态经营情况时,刘二囍表示,更应该强调阅读在书店所发挥的作用。“就像用国内生产总值无法衡量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仅仅用图书销售也无法来衡量一家书店。现在新兴的书店的经营中,图书销售占比并不会太重,但是阅读一定是这些书店中的核心部分。没有阅读,书店也就丧失了意义。”刘二囍介绍说,在保持总体风格的同时,每家1200bookshop都会不断推出不同的“玩法”。例如,第一家1200bookshop一直坚持每周六零点做深夜故事活动,第三家1200bookshop推出了“深夜食堂”与私人书房,“深夜食堂”在供应饺子的同时,还举办饮食文化沙龙,私人书房则在书架背后为读者开辟了用于阅读的隔间。

新进者:

带着情怀灵活运作

杭州、青岛、郑州、海口、沈阳……自2014年以来,全国各地24小时书店不断涌现。在具体运营过程中,既有新华书店、民营企业的战略合作,也有民间众筹而来的24小时书店。在运营时间上,既有长年24小时运营,也有周末24小时运营。

今年2月,由山西大学2016届毕业生卢虹任创办的岛上书店在山西太原开业,这家书店以消费型众筹方式吸引了100多位合伙人加盟,从较冷的冬末开业至今,就一直坚持不打烊运营。为什么要24小时运营?“我们经常说,书店的灯光不灭,不归的灵魂就有了家。山西太原之前没有提供大家夜读的空间,我们希望为有深夜阅读习惯的读者提供这样的空间。”卢虹任告诉记者,营业之初,他就明白书店很难在晚上挣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诉求,向读者传达阅读理念和书店的态度。

“开业之初,夜间读者最多十几个。现在夏季到来,我们将举办‘真人图书馆’、深夜读书会等带动人气的读者活动。”卢虹任表示,目前岛上书店在24小时运营方面成本增长不大。在人力方面,每个店员每周排1天夜班,书店会通过新媒体渠道发动读者作为志愿者在夜间与店员配合营业,这种方式也可以调动读者的积极性、参与度。在水电方面,书店会在夜间运营时预留三分之一区域,实现局部熄灯,这也能有效控制书店增加的成本。

“24小时书店的存在就是阅读价值的体现。书店需要有一种文化担当,传达文化价值。”卢虹任表示,岛上书店24小时运营一定会坚持下去。

退出者:

集中资源服务读者

在24小时运营时,不同地域的书店会面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因此,书店在运营时也必须根据阅读氛围、读者人群及时作出调整。一些书店试水24小时运营后,也理性地作出调整,以集中优势资源更好地为核心读者服务。

湖北武汉物外书店APM书吧2014年9月开始尝试24小时运营,2016年10月底结束营业。物外书店总经理陈富珍告诉记者,最主要的原因是效益不佳。书吧位于武汉汉阳人信汇购物中心,周边是住宅区,以上有老下有小的中产阶级家族为主,有夜间阅读需求的读者较少。“我们每年要投入一两百万元在书吧上,但收效甚微,这些资源应该投入到更需要的新店中。”陈富珍说。

物外大型书店的相继开业的确需要更好的资源。2015年1月31日,面积约4000平方米、藏书10余万种的物外书店在汉阳人信汇购物中心四楼开业,大规模的复合式体验空间能够较好地服务读者,这就让位于一楼的书吧的存在有些尴尬。今年4月底,物外书店武汉中山大道店在历史建筑大孚银行开业,同样需要投入更多的优质资源。

“我们希望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好地为城市的阅读服务。从我们运营的经验分析,并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合开办24小时书店。在气候温暖的台湾,也只有台北有24小时书店。”陈富珍分析,除了考虑气候因素外,也要考虑书店周边产业结构。一般而言,以知识产业、服务业为主的城市阅读人群工作时间弹性大,夜间阅读人群更多。同时,也要考虑当地家庭的结构形态。大学生、单身人群较多的地区,书店的夜间读者就会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