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加载错误
新闻详情

以书为媒,阅读悦青春--读《麒麟》记

发布时间:2023-03-13 作者:潜江市分公司 王维 来源: 阅读量:2042

麒麟,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瑞兽。据记载麒麟长着羊的头,狼的蹄子,身体像麝鹿,尾巴似龙尾状,还长着龙鳞和角,头顶是圆的,身上是彩色的,与龙、凤、龟和貔貅并称为五大瑞兽,只在国君圣明时才出现。

然而在《麒麟》一书中的苏州小镇,麒麟却成了不祥的征兆,麒麟在书中的两次登场,给百姓带来的不是祥和而是苦难,第一次麒麟出现苏州城大乱,百姓死伤无数,第二次麒麟出现,原本清净的寺庙血流成河。麒麟现世带来灾祸本来就有违传统,于是县志和文书都未记载,这也导致了赵梦麟虚报麒麟祥瑞最终陶铭心身死殉道。

从赵敬亭到乔阿难,全书以评书为引子,贯穿了整个故事;从乔陈如到纪昀,几任八字官左右着故事的发展;从张慕宗到陶铭心,两段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仿佛在讲述着一个同命不同运的故事。

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生辰是我们每个人的坐标,它标示着每个人的起点,但是为什么生辰相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际遇,有的人贵为九五,有的人却一生为生计所累,这是命中注定还是时运有别?

故事以张慕宗为起点,家境殷实的张慕宗恪守不得为官祖训靠着祖上经商积累下来的财富安闲度日,厄运却纷至沓来,因卷入文字狱不得不通过假死改名换姓为陶铭心,来到苏州的三棵柳村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平静如水的日子因为妻子的无意之言被打破,当旁人得知陶铭心的生辰竟与当今圣上的生辰一样时,陶铭心的命运再次卷入了一场又一场突变中。

陶铭心至死都恪守着祖训,却也为他的内心埋下了一颗复仇的种子,作为读书人的他遵守着儒家的三纲五常,像一把戒尺一样要求着身边的人循规蹈矩。在不幸接踵而至,整个家支离破碎之时,陶铭心也依然恪守着那些繁文缛节。以读书人自居的他,至死都被束缚着,在最终随麒麟一起化为五彩祥云时,或许他真正得到了解脱,作为一个读书人,更像是一个殉道者,他向皇帝证明了祥瑞的存在,向世人证明了儒家学说的不可动摇。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作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以三纲五常和科举八股对臣民进行思想控制,又以严刑峻法约束臣民,却为了福寿绵延法外开恩,纵容八字官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当祥瑞一次次降临,无不预示着帝国国运的蒸蒸日上,厌倦了臣下阿谀奉承、八面玲珑,骄奢淫逸、华而不实之风充斥朝堂,终于皇帝向这张由天下读书人织成的大网宣战了,在孔庙前的不敬之举和敬献祥瑞的上谕,都是对读书人信仰的宣战。看着麒麟化作五彩祥云烟消云散时,他会不会想到六十大寿时喝下的那碗甲子羹。

保禄从小在东方这片的土地上长大,师从陶铭心,成为了西方传教士,在经历了三棵柳村一系列事件后放弃了继续留在东方传教,当被问及为何放弃传教回到西方时,他答到:“这里的人,除了他们自己,除了他们死去的祖宗,除了他们的父亲和儿子,他们谁都不关心,除了家里的牛、地里的庄稼,他们什么都不在乎。也许,这里压根不需要上帝。”在皇权至上的这片土地上,百姓生活困苦,活着已然不易,相比于信奉虚无缥缈的上帝,远不如膜拜父母官和皇帝来得实际,信奉上帝只会让你百年后去天堂,天堂是什么样,百姓不得而知,皇帝和父母官掌握着生杀大权,膜拜父母官和皇帝可以换来赏赐,让原本不易的生活变得有所期盼,这远比信奉上帝来得更实际。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已经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了千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时就强调:“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祥瑞,何为祥瑞?在我看来祥瑞不再是虚无缥缈的图腾和存在于古籍里的寥寥数笔,祥瑞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产生的精神寄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里面所包含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一方面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另一方面为加强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启发。当下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面对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将传统文化与现如今的文化要素相结合,对引人向善和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内容我们要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意义。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要学会去伪存真,趋利避害,更要学会包容并蓄,通过不断发掘和运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的知识,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以一往无前、顽强拼搏的精神,让明天的中国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