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加载错误
新闻详情

书&店:新华书店生存发展的基础

发布时间:2008-07-15 作者:汪耀华 来源: 阅读量:9793
 

    新华书店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书和店。曾几何时,即便没有书或书少,但只要还有店面,新华书店一样能开门营业,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文革”时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逐步繁荣,像这样有店而没有书的日子大概以后是不会出现了。那如果有书却没有店行吗?不正常的环境下也行,但不会长久,譬如,1949年解放军进城后由随军书店、文管会和地下工作者联合在闹市区以“排门板”当柜台设摊供应精神食粮。

    最近几年,我每年都有机会在上海、南京、杭州的出版发行单位考察。近一年,因为承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委员会关于长三角出版互动发展的课题调研,我又陆续在上海、江苏、浙江进行了考察。看多了这些城区的新华书店,我感觉成功的书店都有一些共同点。

 

书店,不愁的是物业

    基于政策机缘和发展眼光投资的自有物业,为新华书店目前和若干年后的生存提供了保障。因此,卖书早已不仅仅是书店唯一能做的事了,新华书店有书卖就不用愁没饭吃,有了物业,则更可以锦上添花。   

       江苏、浙江两省新华书店最近几年在城区都曾买地造房,基本上是以6层到12层为主,书店开个三四层,其余的或是办公区或是出租。享受着县级及县级以下书店图书销售减免增值税的优惠政策,靠着当地的人脉资源和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大多数的中心门店往往在市中心占据了“有利地形”,新华书店的牌子随着这些起眼的建筑而在当地获得生存发展。

  

买地盖房,自我经营

   顺应市政建设的进程,有效地把握旧地改造、新区扩建等机会发展,购置自有产权的物业,已成为新华书店是否守业有成的关键。  

    设想一下,某新华书店网点被列入旧区改造时,是否能像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那样,利用各种关系在原点扎根?是否能在动迁之前就把租赁房改为产权房?是否先梳理清楚自己的家产,花点钱买产权?  

    如果遇到新区扩建、进行商业网点布局的时候,新华书店又能否及时购置网点呢?在上海松江大学城开建时,上海松江区新华书店就投资购买了商铺。开业时生意冷清,让人看不见机会。但三四年的时间里,随着五所大学迁入,不仅图书销售逐步增长,产权房的市值也翻了好几番。这种例子还有很多。有时,千方百计买地皮建新房,有时只租不买,也有时更是把动迁收益留在账面上,这种种招术体现的是当家人的心智。

  如果没有当断则断的魄力,将对产业的发展产生后患??只租不买,生地时不买,只是租个三五年,等到地铁开通、网点成熟了,租赁合同也到期了,结果不是将利润送给人家当房租续签租赁合同,就是撤退重找生地开门面。这样的教训在江浙沪都曾出现过。  

 

手中有房,心中不慌

    新华书店坐地要稳的前提是从长远考虑、少租赁、不租赁。对于图书经营者而言,“手中有房,心中不慌”。这个房还不是租赁房,而是产权房。  

  新华书店等国有书店靠图书经营过上好日子的还会有,但以现在的经营方式所能具备的业绩,恐怕不会太长久。教材招投标、循环使用和政府采购,促使新华书店为了现在甚至是将来的发展,在当前建设文化的大背景下,把积累的余钱加上贷款,通过买房、买地自建、长期租赁等方式,以物业收入弥补主业经营成本的增长。

    所以,新华书店依赖着区位优势、自有物业和租金收益,今后的日子一定不会差。买房、买地建房,扩大整体收益升值的空间,这在新华书店系统有比较趋同的认识。从国家宏观政策和土地储备量而言,国家要打压新开盘房产的虚高成本带来的虚高售价以及其中的不良操作,通过营造廉租房、平价房等从整体上使房价降低。但是,以商铺房而言,国家房价政策似乎还未明显出手,市场运作的机制也已基本成熟。毕竟可供开发的土地有限,城乡一体化变成人口导入区还需时日,成熟的商业区域毕竟是好地好价也能产生效益。

    现在的新华书店既有税收方面的优惠,又可向文化发展政策靠拢,加上多少有些积累,信用度高,因此,坐地要稳的前提就是从长远考虑、少租赁、不租赁,通过对现有租赁房的产权购买、房屋改造以及买房、买地自建等各种手段,为产业的发展奠定新的基础。

 

有了店面,仍要有书

    书店有了产权房、有了物业收益后,仍要在书店里着力经营图书,记住新华书店的使命和文化责任。书店如果不再以卖书为第一要务而把好店面出租给手机经营商、文具批发商乃至电子产品经营商甚至金银首饰商,把原本就不大的门面大部分出租,把自己逼上二楼,变成二楼书店,这从近期而言,可以获得可观的租金收益。但是,从长期而言,在文化而言,这种做法是要受责难的,也得不到上级部门的认可。  

    在热闹地段的老建筑中早已存在很多年的新华书店,理智一点就不要把门面的大部分租给其他行业经营,如果只是租出少量部分,也应该切割,不要在新华书店的大店招下经营手机、黄金之类。在门面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在相关相近的产品线主导下,在店堂内或以专柜或以专区销售有潜力的商品,应该也无伤大雅。  

  与此同时,我们究竟在普及文化、发展文化方面是否到位,除了中小学教材外,我们所经营的图书是否足以支撑我们的店招,这才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如果只是营业面积扩大,经营场地增加,而图书销售不长反跌,最终会对这个行业的发展起到由量到质的破坏。     

    书店,有店会无后顾之忧。有店有书,才会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