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加载错误
新闻详情

《阅界大讲坛之名师来了》第七课:名师手把手教你亲子阅读:要一起读,更要一起聊!

发布时间:2017-10-20 作者: 来源: 阅读量:7969

8月20日,《阅界大讲坛之名师来了》走进湖北十堰。

在散发着书香的十堰市新华书店人民中路店里,“湖北名师”、语文特级教师、十堰东风52小学校长龚明接受了楚天都市报教科部副主任、资深教育记者罗欣的采访。

(校长寄语: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作为一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名师,龚明引领着现场30余位家长,亲身感受亲子阅读的美好,并传授许多实用技巧,助孩子们爱上阅读、从而丰富人生。

(微博直播页面)

在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看楚天”APP、楚天都市报头条号、楚天都市报企鹅号、斗鱼等平台上,今日共30余万名网友观看了此次活动的直播。

阅读可从胎儿期抓起

家长要抓住关键期

活动现场,30多位家长坐得满满当当。“可见,家长们都很重视孩子的阅读。那么,阅读应该什么时候开始,怎么开始呢?”访谈一开始,龚明就抛出了这个问题。

(龚明展示《雪人》)

龚明一一展示他带来的几本书:“这本《雪人》,基本全是图画,字很少,适合1岁以下的婴儿;这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图多,文字比较简单,适合两岁以下的幼儿;这本《汤姆在游泳池》,文图各占一半,就适合3到6岁的儿童;那这本小学生们都喜欢的《淘气包马小跳》,文字更复杂,插图少,非常适合6岁以后的孩子。”

龚明指出,亲子阅读应该从0岁开始,甚至可以从胎儿开始。亲子阅读分为萌芽期(0—6月)、准备期(6—12月)、起航期(1—2岁)、巩固期(3—6岁)、平稳期(6岁以后)。再分细一点,男孩和女孩还有差别,男孩喜欢武打、侦探、科幻类书籍,女孩喜欢文艺类、儿童文学作品等。“我建议家长们一定要抓住孩子3到6岁的这个关键期。这个阶段是儿童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千万不要错失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良机。”

将阅读等同于认字?

这些误区要避免

《朗读者》、《中华诗词大会》的火爆,带动了全民的阅读热。对此,龚明指出,很多家长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出发点是好的,但其中有些常见的误区。

(访谈现场)

“我曾经看到一位妈妈给她大概一岁大的宝宝读《婴儿画报》,她是怎么读的呢?用手指着书上的“太阳”两个字:太—阳、太—阳……宝宝则满脸不解:他不知道这字是什么东西,跟书上的图画有什么关系!”龚明说,家长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将阅读等同于识字。但实际上,阅读是从阅读对象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读文字、读图片、读色彩,都是阅读。

“亲子阅读不是识字教育,过早地识字教育会剥夺孩子阅读图画的乐趣,也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龚明说,假如这位妈妈告诉孩子,太阳是圆的、明亮的、挂在天上的、热的,它的光落在我们身上,会让人感到温暖,孩子能比认识那两个汉字,学到更多东西。“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千万急不得。”

龚明还提醒,在亲子阅读中,父母不要忽略孩子的兴趣。可能你为他选的书他根本就不喜欢,硬塞给孩子,慢慢地他会对读书失去好感。所以,父母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再以此为基础,给他提供适合他年龄段和他喜欢的阅读素材。同时,再加以引导。

(龚明、罗欣和到场的部分家长、孩子合影)

假作文为何泛滥?

家长应帮助孩子“有生活”

与阅读紧密相关的还有写作。访谈现场,很多家长提出困惑,为什么孩子的作文写不好?全是套路?

“我们很多孩子写妈妈时,都是这样写的——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下着倾盆大雨,妈妈背着生病的我去医院,爬楼梯时,她累得气喘吁吁……”

台下哄堂大笑,龚明也笑了:“是啊,这也太假了!现在肯定是打车或者开车去医院,也肯定是坐电梯呀!”

龚明称大量存在的这类作文为“假作文”。为何会这样?龚明一针见血:孩子缺乏生活,他没有内容可写,没有语言可写。

他建议家长,平时要多带孩子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还要密切关注孩子上课进度,孩子写作文之前,提前做准备,尽量让孩子有亲身经历。“比如要写春游,那么家长就可以提前带孩子去春游。”龚明说,他从前带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写作文时,特意组织了一场活动。孩子们写作时就不觉得困难,轻松写过了300字。“成功的经历多了,孩子们就不会再怕写作文。”

名师秘笈

亲子阅读四步曲

龚明请霍艳霞介绍亲子共读的经验

龚明以该校四年级学生郭瑢彩和妈妈霍艳霞的读书故事,介绍了亲子阅读的“四部曲”。

第一步:共选(一起选书)

这天,霍艳霞跟郭瑢彩说:我看你们班的洋洋在看一本《小英雄和芭蕾公主》,你要不要看?

郭瑢彩一听,小伙伴都在看,那我也要看。这时妈妈就从包里掏出这本书。原来,她早就准备好了。

第二步:共入(家长导入孩子一起进入文本)

霍艳霞说:你知道吗?这本书讲的是2008年的大地震的故事。书里,马小跳的爷爷在废墟里埋了九天九夜才被挖掘出来,最后活下来了。你想知道为什么吗?

郭瑢彩觉得很奇怪,她开始带着问题读这本书。

第三步:共读(亲子一起阅读)

霍艳霞和郭瑢彩共看这本书。妈妈做饭,孩子看;孩子写作业,妈妈看。两人比着看,没几天,书就看完了。

第四步:共聊(家长和孩子一起聊聊阅读的内容)

晚上睡觉前,霍艳霞问女儿:书读完了,里面讲了什么呀?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呀?

郭瑢彩读了一肚子书,正巴不得妈妈问呢!她告诉妈妈,爷爷是被家里的大白鹅救的。“大白鹅太了不起了,自己饿肚子,把找来的食物喂给爷爷,太感人了。”“还有那个跳芭蕾舞的小女孩,在地震中失去了双腿,后来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她成为了轮椅上的芭蕾公主。”

讲完后,孩子意犹未尽,又追问妈妈:当初地震时你在做什么?有没有想过来救我呢?母女俩藉此进行了亲子交流,郭瑢彩随后还找了一些地震方面的书来读。

“通过共聊,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不仅读了书,还有思考,感受到了书中传递的一些正能量;她还能够推己及人,进行深度广泛的‘阅读’。”龚明说,学而不思则罔,共聊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家长最好固定在每天睡前跟孩子交流20分钟。

(现场观众提问)

家长问,名师答

王女士:儿子马上读初一,他特别爱读科普书,理科成绩很好,就是不爱读老师推荐的名著,语文成绩也不太好,怎么办?

答:孩子不愿意读名著,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读起来困难。

我有两个建议。一是看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勾起孩子的兴趣,再引导他去读名著;二是读简版或青少年版、插画版名著,这些更通俗易懂,孩子读起来不那么艰难。

如果还是引导不了,家长也不要强求。我们要承认孩子的差别,要学会“扬长避短”。任其自然,说不定孩子在科学书中看到名著的故事了,又激起了看名著的兴趣呢?

谭女士:孩子练字时字写得还好,平时做作业时,字就很对付。

答:我们学校是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平时经常引导孩子们练字,我有一个感想:提笔即是练字时。提笔写字,就是练字,就是写书法。不管是做作业还是做什么,只要写字,就用写书法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字自然就好了。

李先生:书里不可避免会有一些敏感词:生死、爱情、性、暴力等。怎么跟孩子解释呢?

答:我儿子3岁时曾问我,他为什么没有外公。我告诉他,外公在一次车祸中去世了。他又问:去世是什么意思?我说:就是死了,离开这个世界了,永远不和我们见面了。儿子听了之后,非常伤心,他为自己没有外公伤心,更为害怕死亡伤心。

我当时很后悔,不该这么给孩子解释,孩子太小,接受不了。

我儿子6岁时,班上同学阳阳的奶奶去世了,班主任告诉孩子们,阳阳的奶奶到天堂去了,享福去了。儿子回家后告诉了我这件事,他说,阳阳听说奶奶去天堂享福,很开心。我观察他的表情,他没有一点伤感。

我儿子上高一的时候,他的奶奶去世了。我们一起回老家奔丧。当时他感触很深,觉得奶奶是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才比较早去世。我说为什么?可见,这个时候,他心中已经没有所谓的“天堂”了,他会认为,在世时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我儿子的这个例子,正说明了,即使是对于死亡,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由害怕到认同。所以我建议,这些敏感的话题,在幼儿阶段,家长可以用美好的语言来描述,把不幸变成美好,而不要用成人的语言来描述,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中讲的一样,“小女孩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等孩子长大后,他自然明白“天堂”的含义,对生死有相应的心理承受能力。

一句话,遇到敏感话题,要有针对性地告诉事实,用美好的词汇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