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加载错误
新闻详情

获得感:从物质到精神的期盼

——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6-01-06 作者: 来源: 阅读量:5918

教图公司 柳顺元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执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追求,是推进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制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指南针”。

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是党的执政根基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永远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永远同人民群众心连心,永远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写在脸上、烙在心中,是评价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的标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靠“打土豪,分田地”,给劳苦大众以利益上的获得感,唤起工农千百万,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组织人民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制定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让人民群众在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上都有前所未有的获得感,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巨大热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始终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沉甸甸的获得感使人民群众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自觉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惠民生、促公正的工作中,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尊严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从而大大提升了对共同理想信念的认同度,坚定了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使党的执政根基坚如磐石。

获得感是人民对获得的内心感受与期盼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获得是人们对自身利益需求的获取。从利益的主体看,可分为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从利益的内涵与表现形态看,可分为物质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等等。在社会主义中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是高度统一的。我们讲获得感既要讲个人利益的获得感,也要讲全体人民利益的获得感;既要讲物质利益的获得感,也要讲政治、文化等其他利益的获得感。

人们追求利益,首先会追求物质利益,但当人们基本的物质利益得到一定程度满足之后,就希望有更多更高层次的获得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与党的惠民政策的不断实施,人民群众对自身利益与获得感的追求是多样化的、动态的、升华的。这种需求与满足需求、获得与满足获得的双向互动,成为不断推动着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

把人民有更多获得感的诉求落到实处

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是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诉求倾听好、理解好、落实好。

让人民群众在“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中有更多获得感。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引导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增加新动力,在不断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使人民群众的钱袋子日益鼓起来。

让人民在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中有更多获得感。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进一步突破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梗阻”,使生产要素的活力得到极大迸发,从而带来巨大红利。要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

让人民群众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有更多获得感。公平正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底色。在制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时,我们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坚决维护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平等享有的权利。

让人民群众在补齐社会短板中有更多获得感。当前,很多领域还存在许多明显短板。我们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普遍增进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