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加载错误
新闻详情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要点解读

发布时间:2015-11-23 作者: 来源:中共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 阅读量:8957

来源:中共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既是为新的五年规划蓝图、擘画方略,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谋篇布局、凝心聚力,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为了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与力量凝聚到促进新华集团发展、落实到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根据中央、省委以及长江传媒党委有关《通知》精神,特制定此《要点解读》,供新华集团党员干部职工学习参考。

● 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国共产党

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 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十二五”规划即将完美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全会确立了中国未来发展新理念,描绘了今后五年新蓝图,部署了攻坚克难新任务,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 重大成就

全会高度评价“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认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尤为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 发展环境

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 指导思想

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 奋斗目标

全会认为,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 目标要求

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二○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 十大任务

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需要取得明显突破的十大任务: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

● 发展理念

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 文化建设

全会提出,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

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加强文化人才培养,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普及科学知识。倡导全民阅读。发展体育事业,推广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做好二○二二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筹办工作。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优化媒体结构,规范传播秩序。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 二孩政策

全会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 价格放开

全会决定,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 教育发展

全会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 社会保障

全会强调,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 加强党建

全会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激发各族人民建设祖国的主人翁意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坚决维护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信息、国防等安全。

● 反腐斗争

全会强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巩固反腐败成果,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 一面旗帜

全会提出,“十三五”时期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加强经济社会建设。

● 两个百年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邓小平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实施步骤,更是中国社会发展蓝图绘制。全会认为处于承前启后关键阶段的“十三五”建设时期,要紧紧围绕这个奋斗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真抓实干,一张蓝图干到底,完成两个百年的发展目标。

● 三期叠加

全会认为,中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进入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新常态”时期。要摆脱增长速度偏高、经济偏热、经济增长不可持续带来的环境污染加剧、社会矛盾增加、国际压力变大的严峻挑战的“旧常态”。发展要有新举措、新机制、新办法。要挖掘模式发展潜力,培育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推动模式发展迈上新台阶。

● 四个全面

全会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发展的领导力量——全面从严治党。

● 五位一体

全会提出,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 六个坚持

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是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依法治国。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既立足国内,充分运用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我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

● 贯彻落实

全会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全党要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继续顽强奋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

知识链接一

改革开放以后历届五中全会要点

十一届五中全会(1980年2月23日至29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适应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十二届五中全会(1985年9月24日)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并按照进一步实现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新老交替的原则,对中央政治局常委提出的、中央政治局反复酝酿的候选人名单,进行充分的认真的讨论,对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的成员,进行局部的调整。

十三届五中全会(1989年11月6日至9日)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强调无论是治理整顿期间,还是治理整顿任务完成之后,都必须始终坚持长期连续、稳定、协调发展经济的方针,这是总结我国40年的经济建设得出的最重要的经验教训。

十四届五中全会(1995年9月25日至28日)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十五届五中全会(2000年10月9日至11日)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强调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

十六届五中全会(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十七届五中全会(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勾勒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和图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十八届五中全会(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制定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知识链接二

关键词“小康社会”

1981年邓小平提出:在本世纪末,我们只能达到一个小康社会,日子可以过。经过我们的努力设想十年翻一番,两个十年就翻两番,就是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千美元。

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把小康社会作为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小康社会作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新世纪最初20年的阶段性目标。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